春末夏初,雨水增多,不少市民朋友都出現了嗜睡、腹脹、頭面油膩等“濕邪”癥狀。今天(22日),市婦幼保健院的醫(yī)生就來給您支支祛濕良招。
“濕”為中醫(yī)術語,指因體內水液代謝紊亂并聚集于局部,引起身體不適反應的致病因素。而濕本身不涼不熱,黏性較大。濕邪產生后,會根據人體的體質而發(fā)生變化。身體強壯,陽氣旺盛時,濕邪會逐漸向熱性轉化,成為濕熱;身體虛弱,陽氣不足時,濕邪會逐漸向寒性轉化,成為濕寒。
?
市婦幼保健院生殖與不孕不育診療中心中醫(yī)碩士 何海琴:濕為陰邪,阻滯清陽,清陽不升會出現身體困重、乏力倦怠、大便粘膩、便溏等表現。
醫(yī)生表示,市民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可通過艾灸、拔罐、泡腳等“外法”與用茯苓、白術、扁豆、芡實等藥材入湯的“內療”達到健脾祛濕的功效,但要注意辨證施治。
市婦幼保健院生殖與不孕不育診療中心醫(yī)學碩士 何海琴:很多人無論體質虛弱胖瘦都喜歡去拔罐,其實拔罐更適合體質偏實之人。其實薏米紅豆水也比較適合濕熱的人,對于比較濕但沒什么熱的人就不太適合,懷孕的人不宜服用。生活中,市民朋友可以根據體質來,體質偏濕熱可以煲薏米赤小豆湯,脾虛的人可以吃一些淮山芡實扁豆來祛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