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么家屬的陪伴,對麻醉蘇醒后的患者如此重要?
為什么經歷了麻醉的患者
一定要有家屬的陪護呢?
那是因為
陪護就是陪伴、保護
而這正是患者所需要的
剛剛經歷了疾病、麻醉、手術的病人,心理都承受了巨大的恐慌和壓力,這時家屬的陪伴就顯得 尤為重要。他們能給患者一份安心,能為患者排憂解難,能在手術后第一時間發(fā)現患者的異常情況并通知護士或醫(yī)生進行處理,能在醫(yī)生護士查房時準確描述患者的身體情況,更能傾聽患者的想法,幫助患者樹立戰(zhàn)勝疾病的信心。
?
家屬能為手術后的患者做什么?
患者麻醉蘇醒后,可能會出現疼痛、呼吸抑制、心血管異常、惡心、嘔吐等情況。雖然在送回病房前,病人已經在手術室和麻醉恢復室觀察了一段時間,基本確認了病人意識清醒、生命體征平穩(wěn)。但患者在回到病房后,也可能出現一些突發(fā)狀況,因此家屬們不能放松警惕。
通常術后當天乃至次日,病床旁都會有監(jiān)護儀,幫助我們監(jiān)測病人的呼吸、血壓、心率、血氧飽和度等重要指標。家屬需要做的就是多觀察和確認數值是否正常,比如回病房后是否常規(guī)鼻導管吸氧、血氧飽和度是否不低于90%,還要注意檢測儀是否運作正常(接口是否脫落等),發(fā)現異常及時找醫(yī)護人員。
監(jiān)護儀撤走后,家屬還可以直接觀察患者,看看是否存在呼吸困難、心慌、嘴唇青紫等情況。術后還有一種常出現于老年人的情況,就是譫妄。這種病人會不服從指令,像喝醉酒一樣大鬧,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也不能控制自己,嚴重時甚至要拔除引流管。這時,就需要家屬及時呼叫醫(yī)護人員進行處理。
如果患者術后出現惡心、嘔吐,家屬可以這么做:讓患者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吐,不要扶起來再吐,以免造成嗆咳。?
?
術后家屬注意督促患者這些事
術后短時間內禁食禁水
全麻術后,患者的胃腸需要慢慢恢復,急于喝水、吃東西會給胃腸增加負擔。正常情況下是在術后腸道功能恢復后,開始進食,先以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為主,慢慢過渡到正常飲食。
?
術后盡早活動,促進胃腸排空
很多手術,需要在排氣后才能進食。因此如果能夠下地,還是建議盡早活動,這樣可以幫助胃腸蠕動排氣,盡早恢復飲食;對于無需等待排氣的患者,盡早下地活動也能幫助胃腸恢復。在患者臥床期間,應加強手術側手臂的功能鍛煉,以手臂可舉過頭頂摸到對側耳朵為宜;經常翻身,防止臀部皮膚發(fā)生壓瘡。下床活動需循序漸進,先下床坐,再緩緩在床邊走動、入廁等,如無不適可在走廊內進行活動,活動量逐漸增加。
?
鼓勵患者多咳痰
鼓勵患者有痰時,多咳嗽、咳痰,保持氣道通暢,必要時行霧化吸入治療。
?
避免久臥不動,防止下肢血栓形成
對于一些需要臥床休息的病人,陪護應該多鼓勵他在床上運動,可以抬抬腿、動動腳,或者按按摩,避免長時間不動造成血栓。如果已經出現血栓,需要依醫(yī)囑而行,避免血栓脫落。如果在肺、心臟等形成栓塞,會威脅生命。
在醫(yī)院,家屬除了能及時和醫(yī)生了解病情并溝通,對患者還起到吃藥提醒、換液提醒、食物準備、輔助功能鍛煉、辦理出院手續(xù)等重要作用。
在《住院病人陪護人員對陪探視需求的調查》文中,對某三級甲等醫(yī)院498名住院病人、陪護人員進行陪護探視需求調查發(fā)現:有90.2%的陪護人員認為病人生病住院需要有人陪伴。
中國是一個很注重家庭觀念的國家,家中只要有人生病,家屬就會自愿地陪護在身邊,盡力去照顧。家屬的力量永遠是偉大的,只要有家屬的陪伴,才能讓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溫暖,親人的照顧更具有安全感。在新冠疫情常態(tài)化管理的今天,一陪護一患者,也要選好陪護人。
?
醫(yī)生簡介
?
宋志剛
副主任醫(yī)師
麻醉科副主任
畢業(yè)于廣東醫(yī)學院臨床麻醉專業(yè),從事臨床麻醉工作二十多年,先后到佛山市婦幼保健院及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(yī)院(廣州華僑醫(yī)院)進修學習臨床麻醉。對疑難、危重病人的麻醉及搶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,如休克病人、妊高征,中央性前置胎盤并胎盤植入,羊水栓塞,胎盤早剝,老年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病人,小兒麻醉等。對無痛分娩,無痛人流有豐富的經驗。